高一是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后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銜接階段,多數(shù)學生都需要調整、過渡。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更高的學習要求,學生們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不適應,若不能進行及時的調適,將影響其身心健康,影響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fā)揮。作為教育者,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生調整心態(tài),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高一學生心理適應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
據(jù)2008年9月我校對高一一百多名新生隨機進行的“高一新生入學以來生活適應”問卷調查情況分析,高一學生心理適應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生活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心理適應問題
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很多學生會感到不適應。一些學生來到新的集體,面對新的老師與學習伙伴,渴望交際但由于缺乏經驗技巧,會產生不知所措的緊張、不安的心理。70%的學生對班主任只是一般了解,4%的學生表示不了解。當遇到挫折或有心事時,36%的學生首先跟老師說,4%跟父母說,找同學說的很少。一些學生留戀初中的學習生活,對高中的學習生活有焦慮感和畏懼感。42%的學生經常在閑暇的時候回憶快樂的初中時光,45%的學生會在夢里經常夢到爸爸、媽媽或者別的親人。有的學生對高中生活節(jié)奏不能適應,身心疲勞,不會調節(jié)休息,甚至會出現(xiàn)頭暈、耳鳴、記憶減退、失眠等癥狀。28%的學生“每天起床后都感到非常疲憊,34%的學生有失眠、入睡困難的情況。
2.學習要求提高引起的心理適應問題
一些學生因高中課程多、學科多、學習內容容量大,會感到顧此失彼、手忙腳亂。只有8%的學生能做到課前預習,12%的學生能對一天的學習內容消化理解。一些學生對學習上的困難估計不足,出現(xiàn)緊張、憂慮和恐懼等情緒。只有39%的學生能適應高中老師的授課方式,8%的學生完全不適應。遇到不會的問題,主動請教老師的只有21%的學生,還有6%的學生放棄不做。一些學生由于學不得法,成績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水平,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3.壓力和競爭改變引起的心理適應問題
進入高中,學習的內容、形式、方法,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普遍覺得學習壓力大。24%的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很大,快讓人受不了了;56%認為壓力挺大的,但還能應付。面對暫時的成績不理想,很多學生有挫折感、失落感和過度焦慮感。有的會變得苦惱、消沉。有的對比自己強的同學產生嫉妒心理,缺乏自信。也有一部分學生自認為考上重點中學就肯定能上大學,松懈了下來。厭學也是目前學生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差的學生不愿學習,就連成績很好的學生也有這種傾向。
4.青春期身心發(fā)育帶來的心理適應問題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自身的生理變化非常敏感,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外表,常會因外表的一些缺陷感到羞怯和自卑,情緒不太穩(wěn)定;與此同時,他們的心理尚未成熟。這種生理成熟與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引發(fā)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極易誘發(fā)各種心理疾病,影響他們的身心發(fā)育。
二、高一學生心理適應問題產生的原因
1.學??陀^環(huán)境。新生入校后,面對的是新環(huán)境、新教師、新同學,全新的一切需要他們去認識,去熟悉,去適應,因而在心理上總有一種緊張感和好奇感,加之由初中生成為高中生這個現(xiàn)實角色的轉變快于心理角色的轉換,要適應高中生活必定有一個過渡階段。另外,由于高中教師教育教學方法的不同,班級管理方式的不同,特別是每節(jié)課的知識容量增加,知識難度加大,也是導致新生不適應的重要因素。
2.家庭環(huán)境。家庭對高中生成長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溺愛、干涉、懲罰、簡單粗暴,會使孩子的性格壓抑、自卑;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個性往往孤僻、膽小、冷漠,影響他們健康人格的發(fā)展。由于缺乏獨立生活的經驗和生活自理能力,學生碰到一些小問題常常會不知所措。加之中學生在認知、情感和個性等方面尚不成熟,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與技巧,常會導致他們渴望與人交往的開放性與自身內心封閉性矛盾的激化,產生焦慮、煩躁不安、苦悶、孤獨的心理,于是懷念母校、思念親人,更使他們心情憂郁,精神不振。
三、高一學生心理適應問題的調適策略
針對高一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適應問題,我們要從以下三個層面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
1.學生層面
(1)引導學生客觀評價現(xiàn)實,提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在新生入學階段,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盡快消除匭祿肪車哪吧?,完成新旧角色的转换,主动室暒械摲境,面俄嵸|擔訊?,确立弃w桓魷質檔?、符韩I約旱氖導誓芰鴕延興降鈉諭勘輟T諫罘矯媯笆苯餼鏊竊諫鈧信齙降母髦質導飾侍猓⒔芯嚀宓鬧傅跡鎦溲閃己玫納釹骯擼岣呱鈄岳砟芰突肪車氖視δ芰Α?/SPAN>
(2)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提高情緒管理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分析與評價自己,客觀地估計與評價別人,正視差距,要看到他人的優(yōu)點和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正確定位,切勿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要不斷發(fā)掘自身的潛力,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對自己始終充滿自信。學會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3)引導學生改變不良個性特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既要嚴格要求自己,又要避免對自己過分苛求。要學會靈活地處理問題,學習上要虛心,有吃苦精神。要學會繞過生活的礁石,養(yǎng)成獨立、自信、親切、穩(wěn)定、誠實、堅強、活潑開朗的個性特征。要學會主動與人交往,對人坦誠相待;平時多參加集體活動,遇到矛盾和沖突,學會溝通與化解。
2.學校層面
(1)加速班集體建設,增強學生的歸屬感。新生入學后,學校通過開展參觀校園、校舍,介紹校史等活動,使學生盡快熟悉環(huán)境,消除陌生感。組織一些以迎新和促進交往為主要內容的主題班會和各類文體活動等,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進而產生強烈的歸屬感。
(2)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減輕學習壓力。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教師要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尋求和盡快掌握切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同時,要運用各種現(xiàn)代教學方法手段,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要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學會合理利用時間,注重勞逸結合,學會科學用腦,對高中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減輕學生的焦慮情緒,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3)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要通過講座、廣播講話、宣傳牌等多種形式,為學生營造健康的校園氛圍。針對高一新生的特點,利用班會或心理輔導課,如《認識你、我、他——良好的第一印象》、《健康從心開始》、《我們一家人》、《我的新朋友》等,在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識,使學生了解高一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困惑,對學生進行心理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同時,通過開設心理咨詢信箱、心理咨詢熱線電話、網上心理咨詢等多種渠道,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和團體心理輔導,強化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使每個學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3.家庭層面
(1)家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達成共識。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環(huán)境有著直接的關系。家庭價值觀念、父母的期望值、家庭的人際關系以及教養(yǎng)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因此,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積極配合,共同幫助學生適應高中生活。
(2)加強家長的培訓與家教指導。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舉辦講座、家長論壇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加強家長心理輔導、指導并幫助家長轉變家教觀念,掌握一些親子溝通技巧和家庭教育的藝術;增強家長對學生心理的了解和認識,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孩子成績下降、早戀等問題,提高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對子女進行心理輔導的能力。
(3)構建家校溝通合作機制。要健全家校聯(lián)系途徑并探索有效的聯(lián)系模式。學校要成立專門的政教部門、班主任、家長委員會三方的協(xié)調機構,明確目標、措施和工作程序,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一方面,學校通過家長委員會定期調查反饋學生情況,同時,班主任要經常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以便正確把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從而采取更為有效的教育措施。另一方面,通過家訪、家校聯(lián)系卡、電話聯(lián)系、心理健康檢測卡等,與家長及時溝通,一起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共商對策,及時解決。教師和家長在溝通過程中,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同心協(xié)力,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諧統(tǒng)一,共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